换个视角看年会—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媒体报道摘编
导读
11月18日-20日,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1场全体大会,57场平行会议,还有7条专题调研线路,年会精彩纷呈。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全国各媒体对年会的报道,从另一个角度看年会。
新华社
补齐规划“短板” 推进规划实施问责——聚焦城市发展“失衡”怪象破解之道
18日至20日在东莞举行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城市发展不平衡与规划密切相关,应当抓规划“短板”,推进建立规划实施问责机制,让城市拥有“精度”“深度”“温度”,使城市成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家园。
规划“短板”多 城市发展尝“失衡”苦果
“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规划全凭拍脑瓜”“张书记挖了李书记埋,赵书记上任又重来”,建楼求大求怪,“造城”好大喜功——城市规划从布局到实施存在的多重“短板”已经使城市发展遭遇各种“失衡”苦果。
在年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说,城市和自然大量失衡,城市内部大量失衡,城市传承和创新失续,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并在土地供给、劳动供给、物资形态等方面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制度的突出“短板”很多,如:缺乏城市全域的空间规划内容,刚性约束、规范指导的层级传递不足,规划实施缺乏监督的路径和手段等。
“经济优先思路导致规划权威性遭受挑战并一再向资本和市场让步,部分建筑师行为失范导致城市形态整体失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说。
王建国说,城市设计在现行法定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内长时间缺位,不同地区的城市设计实施“同一性”和“无差别化”指标设定管理。“一把尺子”做城市设计便容易导致“千城一面”。
补齐“短板” 推动规划实施问责机制
城市规划不是“短速跑”,久久为功才能利在千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说,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发展理念、规划理念需进行重大转变,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指标,而是追求更加平衡、更加整体化。
“传统‘片面式’‘工程式’的城镇化治理理念,难以有效破解长期累积的城镇化矛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认为。“九龙治水”的分割式跨部门空间规划体系和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对国土资源的引领和调配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推进城市规划改革。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兵说,未来的城市规划应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多规合一”。在城市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内在结构的合理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做更加具体、细致的构思。
规划蓝图要“一竿子插到底”,要遏止地方政府城市规划“翻大饼”,监督机制不可缺位。张兵说,要通过每年度的评估,推动规划实施问责机制,逐步形成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要有严肃性,一茬接着一茬干。
“精度”“深度”“温度”缔造美好宜居城市
据联合国预测,至2030年,中国将拥有世界41座千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8座。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可能超过70%,城镇人口将达11亿。这意味着,未来城市的宜居度将直接关系11亿中国城镇人的幸福感。
怎样的城市才叫宜居?王建国说,塑造一个富有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城市形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绿色城市设计强调“伦理之善”“和谐之美”。一个宜居的城市应在空间上有设计、有精度,对历史文化有感知、有深度,在公众参与上有体验、有温度。
按照增长曲线统计,城市发展可分为萌芽型、佝偻型、成长型、膨胀型、成熟型、区域型、衰落型七大类。同济大学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城市属于佝偻型或膨胀型,要么在过去40年里一点都没有成长,要么迅速扩张和膨胀,需要进一步调整,更多地培植小城市,让小城市实现慢速均匀的内生性增长。
如何让曾经粗放生长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数字技术为医治“城市病”提供了一剂“良方”。王建国说,数字技术以及可视化,改变我们对城市形态社会构建的认知与发展,改变传统公众参与和调研方式,数字化城市设计是真正能结合法定规划付诸实施的城市设计。
专家:我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
报道截图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18日说,总体判断,我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预计2020年、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0%、65%,2050年可能超过70%。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18日在广东东莞开幕,尹稚在年会上说,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城镇人口向(特)大城市(地区)与县(市)域两端集聚趋势仍将持续。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出席年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兵说,未来的城市规划应当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城市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内在结构的合理性、城市所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做更加具体、细致的构思。通过每年度的评估,推动规划实施问责机制,逐步形成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要有严肃性,一茬接着一茬干。
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尹稚说,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发展,从针对生态问题的治理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领域全过程。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城镇格局从注重等级规模结构向网络化、扁平化、协同化转变。
“我们将更加注重城乡平衡发展,城乡关系由城市单向型向城乡双向型转变。”尹稚预计,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4.5亿人左右,到2050年将下降到13.6亿人左右。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在目前占比约22%的基础上将不断壮大,2030年将超过30%,2050年有望达到50%左右,最终形成橄榄型社会。
人民政协网
在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中提高城市管理治理能力
报道截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在此间举行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表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应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找清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中落实提高城市管理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的要求。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18日至20日在东莞举行。该负责人在年会上说,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的制度、理念、方法是城市党委政府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进入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综合性规划和行动纲领。
在城市定位上,要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和要求,符合主体功能和区域要求,要有可衡量、可实现的标准和要求。
在城市规模上,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保障支撑能力为条件和要求,不仅要规划到2035年,而且要在规模变化中实现评估监控,明确增量和存量的关系。
该负责人说,要推动空间治理体系的改革,制定指向、要求、目标、行动清晰明确的规划文本,涵盖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质量效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宜居环境质量、城乡统筹水平、城市安全等方面的规划指标,并通过每年度的评估推动建立规划实施问责机制。
在空间布局上,既要明确城市和自然山水大尺度格局的恒定性,又要明确城市建设区内各类主导功能的空间分布。此外,还要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关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安全的保障能力。
该负责人表示,要实现“多规合一”的基础工作,在城市特色上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的内容、目标、要求和行动,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检评估机制。
南方日报
东莞城镇化经验获关注
报道截图
20日下午,参加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专家学者、规划师分为七组,对东莞进行专题学术调研,并对东莞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专业建议和意见。随着调研活动的结束,本届年会在东莞圆满落幕。
本届年会还举行了两场以东莞为主题的平行会议,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如何融入湾区、城市更新等多个热点话题,开展交流讨论,吸引了全国规划专家和规划师们的关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表示,东莞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典型样本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挑战。近几年来东莞从制造业中心向创新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东莞的城镇化是在中心城区和各个镇域齐步推进的一个过程,是整个市域的城镇化,研究好这个问题对于我国后发的地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全国规划专家共论东莞经验与挑战
11月19日,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行了两场与东莞有关的活动,包括一场专题会议和一场学术对话,由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联合承办,主题均为“走向更美好的城市——东莞30,30”。与会的专家、学者、各界代表从不同角度总结东莞的前世今生,展望家园城市的崭新航向,为美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30,30”是指东莞设立地级市30年,又是指东莞目前正在谋划的未来30年发展,这不仅仅是经济、GDP、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怎么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作为美好生活的最主要载体——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而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进入新时期,东莞也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19日举行的专题会议和学术对话,总结了东莞发展经验,探讨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创走廊等时代背景下,东莞创新发展、品质提升、城市治理的路径与策略。
两场活动聚集了超高人气,现场掌声不断。由于场地座位有限,在活动举行期间,许多听众或席地而坐、或站着听讲,表现出了对东莞话题的极大热情。
东莞日报
为东莞城市建设“把脉开方”
报道截图
近年来,东莞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城市化之路,先后编制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审查中)、东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东莞滨海湾新区概念规划、东莞市“三规合一”实践等规划案例。
年会期间,主办方将举办两场与东莞话题相关的活动,为东莞“把脉开方”。其中,以“走向更美好的城市——东莞30,30”为主题的专题会议,以东莞为切入点,总结东莞的发展经验,探讨东莞由“世界工厂”走向“家园城市”的转型路径,为美好城市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另外,主办方还将举行一场以东莞为话题的学术对话,邀请不同级别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市民代表、镇街领导从不同角度总结“世界工厂”的前世今生,展望“家园城市”的崭新航向,探讨创新发展、品质提升、城市治理的路径与策略,为美好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杭州市规划局
明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杭州举行
报道截图
(18日)会议当天一个重要议程,就是正式宣布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办城市。主持人宣布,经过学会理事会讨论决定,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将在杭州举行。
通过一段5分钟的杭州城市规划建设宣传片,现场数千名参会者不仅领略了杭州自然风光与人文荟萃之美,更看到杭州近几十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果。当前的杭州,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的杭州,将抓住“后峰会前亚运”的机遇,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实施拥江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统筹,向着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在承办城市交接仪式上,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承潮从住建部规划司原司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孙安军手中接过年会会旗并致辞,缪承潮副市长邀请大家带着智慧和经验来指导杭州的城乡规划工作,推动杭州更好的发展。明年是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年份,作为东道主的杭州,要尽全力办一届高水平、高质量的年会,相信杭州年会一定会取得丰硕的会议成果。
部分微信公众号报道截图
小编无法一一列举,感谢媒体和行业内各单位对年会的关注和支持,为你们点赞!
小编也将继续为大家整理年会精彩内容,后续推出,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城市规划”。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年会专题
为年会打Call!